Saturday, May 17, 2025
27.7 C
Hong Kong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Top 18: Shining journey amid the sky full of stars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has reached its most dramatic stage as the Top 18 outstanding contestants have officially been revealed. They are exceptional representatives...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Top 18: Shining journey amid the sky full of stars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has reached its most dramatic...

Misters of Singapore 2025: Courageous warriors of the time

In an era where the concept of masculinity is...

Unveiling the top 3 inspirational beauties at Miss Celebrity Vietnam 2025 photo contest

Surpassing hundreds of talented and beautiful contestants, the three...

Topics

Hot this week

Somto Alexander Nnoruga: Crown of courage, a new-generation face

On the evening of May 11, 2025, the Muson...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Top 18: Shining journey amid the sky full of stars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has reached its most dramatic...

Nguyen Dinh Tuan Kiet – The leading face in Mister Celebrity Vietnam 2025’s photo challenge

As the top-ranked Mister in the photo challenge “Warrior...

Nguyen Thi Phuong – Warrioress spirit in the “Warrior Beauty” photo challenge

Surpassing a series of strong contestants in the opening...

Misters of Singapore 2025: Courageous warriors of the time

In an era where the concept of masculinity is...
spot_img

Popular Categories

INTELLIGENCE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Top 18: Shining journey amid the sky full of stars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has reached its most dramatic stage as the Top 18 outstanding contestants have officially been...

Nguyen Dinh Tuan Kiet – The leading face in Mister Celebrity Vietnam 2025’s photo challenge

As the top-ranked Mister in the photo challenge “Warrior Beauty” – one of the key opening challenges of Miss...

Nguyen Thi Phuong – Warrioress spirit in the “Warrior Beauty” photo challenge

Surpassing a series of strong contestants in the opening photo challenge of Miss & Mister Celebrity Vietnam 2025, Nguyen...

Misters of Singapore 2025: Courageous warriors of the time

In an era where the concept of masculinity is being redefined, Misters of Singapore 2025 is not just a...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Top 18: Shining journey amid the sky full of stars

Mister Universe Laos 2025 has reached its most dramatic stage as the Top 18 outstanding contestants have officially been...

Nguyen Dinh Tuan Kiet – The leading face in Mister Celebrity Vietnam 2025’s photo challenge

As the top-ranked Mister in the photo challenge “Warrior Beauty” – one of the key opening challenges of Miss...
spot_img

FASHION INDUSTRY

Misters of Singapore 2025: Courageous warriors of the time

In an era where the concept of masculinity is...

Unveiling the top 3 inspirational beauties at Miss Celebrity Vietnam 2025 photo contest

Surpassing hundreds of talented and beautiful contestants, the three...

Top 3 “Warrior Beauty” of Mister Celebrity Vietnam 2025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a beauty pageant, Miss &...

George Clooney: Journey of a legend and his classic roles

On May 6th, George Clooney celebrates his 64th birthday,...

BEAUTY UNIVERSE

Top 3 “Warrior Beauty” of Mister Celebrity Vietnam 2025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a beauty pageant, Miss &...

George Clooney: Journey of a legend and his classic roles

On May 6th, George Clooney celebrates his 64th birthday,...

Aura of model kids and beauty of heritage in the collection “Chi Hai Xung Xinh”

The fashion event "Tinh Hoa Kinh Bac" (Essence of...

Ben Nguyen: Southeast Asia’s rising star on the F4 track

At the age of 16, Ben Nguyen made history...

ENTERTAINMENT

Aura of model kids and beauty of heritage in the collection “Chi Hai Xung Xinh”

The fashion event "Tinh Hoa Kinh Bac" (Essence of...

Ben Nguyen: Southeast Asia’s rising star on the F4 track

At the age of 16, Ben Nguyen made history...

NovaWorld Fashion Fest 2025: Rendezvous of international beauty and fashion

At the heart of NovaWorld Phan Thiet, on the...

Mai Anh: Beginning of an autonomy-ridden shining journey

In the colorful world of child modeling, there are...

PORTRAITS

Living Legends

The Trailblazers

Influence & Impact

New Age Icons

THE TASTE

Misters of Singapore 2025: Courageous warriors of the time

In an era where the concept of masculinity is...

Unveiling the top 3 inspirational beauties at Miss Celebrity Vietnam 2025 photo contest

Surpassing hundreds of talented and beautiful contestants, the three...

Top 3 “Warrior Beauty” of Mister Celebrity Vietnam 2025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a beauty pageant, Miss &...

George Clooney: Journey of a legend and his classic roles

On May 6th, George Clooney celebrates his 64th birthday,...

SPORT

Misters of Singapore 2025: Courageous warriors of the time

In an era where the concept of masculinity is...

Unveiling the top 3 inspirational beauties at Miss Celebrity Vietnam 2025 photo contest

Surpassing hundreds of talented and beautiful contestants, the three...

Top 3 “Warrior Beauty” of Mister Celebrity Vietnam 2025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a beauty pageant, Miss &...

George Clooney: Journey of a legend and his classic roles

On May 6th, George Clooney celebrates his 64th birthday,...

LUXE MOTION

Misters of Singapore 2025: Courageous warriors of the time

In an era where the concept of masculinity is...

Unveiling the top 3 inspirational beauties at Miss Celebrity Vietnam 2025 photo contest

Surpassing hundreds of talented and beautiful contestants, the three...

Top 3 “Warrior Beauty” of Mister Celebrity Vietnam 2025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a beauty pageant, Miss &...

George Clooney: Journey of a legend and his classic roles

On May 6th, George Clooney celebrates his 64th birthday,...

Video News

CHINA

东西问|美国学者瑞丽:如何从哲学视角看待人工智能发展?

 年少时初读中国经典《庄子》,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比较文学及语言学系教授瑞丽(Lisa Raphals)找到了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多年来,她潜心钻研早期中国和古希腊的比较研究。涉猎古典之余,瑞丽还对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抱有浓厚兴趣。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会对哲学产生什么影响?哲学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何种价值?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武夷论坛期间,瑞丽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从哲学视角出发,分享她对人工智能新浪潮的思考。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瑞丽: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性时刻。过去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许多被我们视为理性决策的行为实则属于具身化行动,理性本身体现具身性特质。因此,脱离肉身的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的“理性思维”,现正受到科学和人文领域的挑战,毕竟机器人无法像人类这般具身化存在。   有科学家曾提出,当人类使用钢笔、相机等工具时,这些器具便构成了身体的延伸。从这个视角看,人类数千年来始终在进行具身化拓展。如今,有人将人工智能的拟态能力等同于人类的具身性,我并不这样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根本界限在于,即便“模拟具身”(acting as embodied)与“真实具身”(being embodied)的外在表现可以无限趋近,但符号系统驱动的工具模拟与物理世界中的真实感知之间存在本质隔绝。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与电子词典的底层逻辑非常相像,它们都通过数据处理快速匹配结果,虽然前者的处理规模和效率远超后者,但究其根本仍是脱离感官经验的符号操作。即使人工智能的模型架构复杂精妙,也无法企及“真实具身”与生俱来的主体性和感知力,存在根本性的“具身缺失”。 2025年3月6日,第21届天津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启幕。图为今年首次增设的具身智能展区。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瑞丽:回顾中国和古希腊的哲学传统,先哲们普遍将才智(intelligence)视为具身性的体现。这不仅是东西方经典之间的共鸣,也逐渐为现代科学所认可接受,形成了有趣的观念合流。   如前所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模拟人类的具身行为,但与人类“真实具身”的生命体验之间存在本质差异。这引发我们思考,技术取代什么?为了谁的利益?以什么为代价?当人类赋予人工智能类意识行为特征时,技术拟态正在逐渐模糊“模拟智能”与“真实意识”的边界。这将触及人工智能革命的认知内核和伦理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意识”的定义和意义。   人工智能既不具备对物理世界的现象感知,也缺乏共情能力和道德直觉。即便装载最完善的伦理算法库,其决策本质仍是数据流动,而非基于生命经验的价值判断。这种认知真空可能引发误判而不“自知”,造成危险的后果。   我在19岁时初读《庄子》,这部经典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道”的意涵,难以在西方哲学里寻觅与之对应的概念。它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其价值并不在于日常的刻意练习,而更像潜移默化的思维转变,在思考问题时自然涌现。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若仅以西方价值观为蓝本,将导致文明视角的缺失。在西方世界,不同国家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但整体上个人主义的偏向仍是显著特征。世界不应陷于文明优劣的简单比较,而需在多元价值间寻求动态平衡。面对人工智能的全球化影响,中西方哲学智慧兼收并蓄,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发展思维,尤为重要。   瑞丽:我认为技术“双刃剑”效应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十分显著。一方面,人工智能往往能提供新的灵感或见解,这并非取代人类智慧,而是开启新的思考维度。其不仅能帮助人类提升生产效率,还可揭示此前未曾触及的认知盲区。   另一方面,“算法黑箱”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觑。这不仅可能触发安全风险,还可能在数据采集、推理、生成过程中,未经批判性过滤,吸收、采纳甚至深化社会偏见。   鉴于此,我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复杂的多面性,应以审慎的态度稳步推进创新发展。正如一辆疾行在道路上的车,既要有掌握前行动力的方向盘和油门,也要配备即时响应、强而有力的中控系统和刹车制动。(完)   受访者简介: 美国学者瑞丽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瑞丽(Lisa Raphals),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比较文学及语言学系研究生部特聘教授,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早期中国和古希腊文化,关注比较哲学、宗教及科学史等方向。专著包括:Knowing Words: Wisdom and Cunning in the Classical Traditions of...

东西问丨郭保平:唐太宗唯一存世石碑蕴藏着何种治国安邦思想?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祠内现存宋、元、明、清等时期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的雕塑100余尊,难老泉、周柏、宋代彩塑更是一同被誉为“晋祠三绝”。   在如此众多的历史古迹中,一块由唐太宗李世民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文并书丹的碑刻,成为晋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块石碑上究竟记录着什么?李世民为何要撰写此碑?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读这块石碑的前世今生。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郭保平: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载,《晋祠之铭并序》碑原在太原府治晋阳县的乾阳门街(遗址位于今古城营村);北宋《册府元龟》载,此碑“在(晋)祠中”,说明唐碑所处的位置在北宋时期已经发生变化,很可能就是在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建造圣母殿时,将唐碑移置晋祠的。   唐碑现立于晋祠贞观宝翰亭内,碑身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碑额左右各雕螭首一对,齐头下垂,为唐代碑额的典型特点。额首书“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字,属罕见的龙头飞白隶书。碑阴列长孙无忌、萧瑀、李勣、张亮、李道宗、杨师道、马周七位跟随李世民东征的初唐功臣亲笔签名和官衔。   这通石碑现基本保存完好,尽管历经千年沧桑,碑文依然清晰可见,整体结构完整,无明显裂痕和破损,只是下部三分之一字迹剥落受损较多。明末清初思想家、书法家傅山曾评价道:“余少时见唐碑,摹拓极精,后少模糊,遂导致此碑失其原貌,有妄男子镌而深之,颇失其质。”可见此碑在明代仍保存良好,至清初,方失其原貌。 晋祠博物馆镇馆之宝《晋祠之铭并序》碑。(晋祠博物馆供图)   郭保平:《晋祠之铭并序》碑为唐太宗李世民撰写并书丹的碑刻,创作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为何会在此立碑呢?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晋阳起兵,建立唐朝。因此,晋阳也被视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公元646年,李世民率军亲征高句丽,久攻遇挫,士卒寒冻,于晋阳休整,重游晋祠。他当时已48岁,遥想18岁时晋阳起兵,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亲撰铭文并刻石立碑。全文共计1203字,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兴邦建国”必须亲信贵族,以作辅弼。认为如果没有亲属辅佐,不亲信贵族,就不能兴邦建国、巩固江山社稷,不施以仁政就不能得到民众拥戴。   第二部分,赞美了唐叔虞“承文继武,经仁纬义”的功德,称唐叔虞不愧是周室的栋梁,晋国的先祖。李世民用富有诗意的手法,以“六合为家”的英雄气概,运用“经仁纬义”的文笔,对晋祠的山光水色作了人格化的描述。   第三部分,揭发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李世民的父亲李渊顺天应民,得到拥护,从而统一中国。他认为唐室政权固然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但“克昌洪业,实赖神功”,能够得到今天的大业还有赖于唐叔虞的神灵保佑,为此刻石立碑,留下了这通代表他晚年政治思想主张和绝妙书法的千古名碑。   第四部分,祝“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猷永嗣”,希望唐叔虞能够继续保佑李家王朝,唐室天下,千秋永固,万岁无疆。   唐碑文辞严谨华丽,气势磅礴,内容丰富,政论与抒情结合,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的建国策略,以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研究李世民政治思想的珍贵史料。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的晋祠圣母殿。(晋祠博物馆供图)   郭保平:《晋祠之铭并序》以行书入碑,示范之功,意义深远。清代史学家钱泳赞其曰:“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但其实关于行书入碑最早者应是太宗所做的《魏郑公碑》。赵明诚《金石录》中也有相关记载:“太宗御制并行书,贞观十七年正月”。因此碑在历史流转中未能幸免,故一般将流传至今最早的《晋祠之铭并序》列为行书入碑之始,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行书碑。   此外,碑文中的39个“之”字,千姿百态,形体各异;书写风格不同,潇洒飘逸,笔法由情而发,得心应手,展示了李世民作为帝王的气魄和性情,字里行间,彰显了唐朝生机勃勃的景象。   唐太宗传世书作甚少,此碑为其学习王羲之的经典之作,是书法史上的珍品,为研究唐代书法艺术极其珍贵的文物,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晋祠之铭并序》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唐太宗治国理念与政治智慧的深刻反映。不仅是李世民治国理念的生动展现,更是研究其政治思想及治国方略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透过这块唐碑,我们得以窥见贞观之治时期国家繁荣的内在逻辑,领略到李世民在治国方略上的独到见解与创新实践。这些智慧与经验,不仅为当时的社会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后世理解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因此,在晋祠博物馆中,这块唐碑独树一帜,成为晋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晋祠效果图。(晋祠博物馆供图)   郭保平:《晋祠之铭并序》碑是研究、探讨初唐时期政治、文化、文学、书法艺术等方面珍贵的“石史”,也是唐太宗御制御书、唯一存世的原碑。唐太宗李世民以饱满的热情、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对晋祠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精彩描绘,用反衬、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晋祠山水的与众不同。为研究唐时晋祠的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   《晋祠之铭并序》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后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唐朝与晋祠之间的深厚渊源。唐碑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初建晋国的史迹,总结了隋炀帝暴政的恶果,推崇贤德为尚、济世惠民、天人交感的周礼文化思想,为贞观王朝安邦建国奠定了核心的政治路线。特别是其“非德无以启化”,倡导为政以德的思想,与我们今天提出的“以德治国”,可谓一脉相传,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塑造治国理政的东方治理模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完)

东西问丨巴桑卓玛:西藏寄宿制教育,谁最有发言权?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教育发展也是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951年至2020年,国家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239.65亿元人民币,推动西藏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并在整个西藏自治区实行15年公费教育。   教育发展如何改变西藏,西藏寄宿制教育是否符合高原实际,谁最有发言权?近日,西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巴桑卓玛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以当地人视角进行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巴桑卓玛:关于旧西藏的教育和医疗,我父母的经历可能有些代表性。我母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生人,她不是旧西藏的贵族也不是农奴。她说小时候读过一段时间教会学校,算是会写一些藏文和算数。   我父亲也出生于1940年后,在旧西藏,他是一个孤儿,他的亲人根本就没有渠道和能力供他读书。   西藏和平解放后,父亲遇到了解放军,知晓他的孤儿身份后,送他去读了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大学),后来他又在北京获得了中专文凭。   据统计,1951年,西藏人均寿命只有35.5岁。旧西藏医疗条件极其有限,这是导致人均寿命低的主要原因,许多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此外,旧西藏的社会经济状况也很落后,进一步加剧了人均寿命低的问题。   当然,旧西藏也有医疗机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前身门孜康就在现布达拉宫西面的药王山,但门孜康的覆盖能力有限。此外,旧西藏的医学不是一个专门学科,而是属于藏传佛教“大小五明”里的医方明。从前,西藏百姓求医看病是去寺庙找喇嘛,直到西藏解放后,才逐步建立起现代医疗体系,大幅得到改善。 在拉鲁湿地拍摄的布达拉宫与雪山。中新社记者 李林 摄   中新社记者:以你或身边人为例,现代教育如何改变西藏人的命运?   巴桑卓玛:我出生在1970年,大学考上了西藏大学,并开始了寄宿生涯。班主任次仁老师对我影响特别大。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拉萨还经常停电,次仁老师每次晚自习会带一个手电筒来教室,我们自习,他看书。如果遇到停电,他就一手举着手电筒,一手翻书,这个画面令我至今难忘。终身学习,有教无类,受他的学习精神影响,我开始自学英语,并报了夜校专门学习。   得益于国家教育援藏的政策,西藏大学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名校有了“组团式”援藏的支援模式。在西藏大学工作后,我两次前往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又有机会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杜克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访学。   一个地区教育得以发展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假如没有制度保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单个教育领域难有起色。 2025年3月10日,拉萨市第一小学一年级八班学生们在上藏语文课。当日,西藏拉萨市春季学期开学,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中新社记者 李林 摄   我目前在西藏大学医学院和西藏大学高原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研究中心于2006年成立,发展到现在共有12人拥有博士学位,包括我在内的12名博士中,藏族有10人,这10人中5人来自农牧区,均是通过寄宿制教育成长起来的。一所高原大学里的一个研究中心有十多个博士,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巴桑卓玛:我的女儿思丹拉姆是1995年出生的,在西藏读完小学后,又在江苏、北京继续学习,后出国读研。她是从初中就开始接受寄宿制教育的。我们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寄宿也是为了能有更好的未来。   西藏农牧区地广人稀,不论是藏北那曲或日喀则珠峰一带,或是远在“天边”的阿里地区,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不现实的。   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实行寄宿制无疑是最优解。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在交通、经济更好的城镇,为这些农牧区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像城市学生一样接受高质量教育。这种模式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   此前,我们在西藏各地做健康调研时还发现了一些现象。比如在一些偏远牧区,家庭饮食结构比较单一,蔬菜水果较少。部分农牧区问卷调查反馈,他们的家庭吃得较多的是土豆、白菜、萝卜等易储藏的菜类。地广人稀加上交通不便,使得孩子们更愿意去学校寄宿,因为学校吃得更好、更丰富,学习时间也更多。 2023年10月13日,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六年级一班尼玛拉增(左二)在学校食堂捏糌粑,孩子们说她们的早餐便是以糌粑为主。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巴桑卓玛:西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并非一蹴而就,国家和西藏自治区都在持续实践、探索。我是1989年西藏大学第一批双语(藏汉)师资班学生,举办师资班的原始意图是为西藏各地初高中输送多学科藏语授课的师资。但多年实践后发现,这和改革开放的浪潮并不完全相适应,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也有差距。   假设一群西藏的孩子只学习藏文藏语,而不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英语,那他们未来如何走出西藏,走出高原?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   我认为,西藏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符合发展实际,教育发展的路径要以西藏和西藏人的视角来评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10年的5507人上升到2020年的11019人。《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西藏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1年。这一数据也反映了西藏教育发展的成果。西藏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要与这种成果相适应。   现代教育要摒弃某种狭隘的思想,要不断实践、探索寻找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适合当地实情的发展路径,如此,一个地方的人才会越走越远,这个地方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完) 2025年3月20日,巴桑卓玛在办公室,其身后是近年在西藏各地调研的资料。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巴桑卓玛,藏族,西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访问学者、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Duke Global Health Institute)交流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西藏地方病和高原习服与高原适应、慢性高原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等相关研究。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副主编或参编五部国家统编教材及通识课教辅书籍。

新疆公布“校园餐”投诉举报方式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蒋夫尔)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一则公告,向社会公布“校园餐”投诉举报及奖励方式。对于投诉举报的“校园餐”重大违法行为,经查属实,根据相关的规定,予以奖励。 据悉,此举旨在畅通“校园餐”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社会共治作用,及时发现“校园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消费投诉热线、电话、传真、邮寄、现场窗口反映等方式,对学校(含托育机构)食堂及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校外供餐单位等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投诉举报,对重大违法行为经查属实的举报,将根据相关奖励办法予以奖励。相关单位会对举报内容及时受理、依法处置。 根据公告,消费投诉举报热线为12315。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公布了新疆各地(州、市)的投诉举报电话,以及各地人民群众投诉举报的邮寄地址及现场受理窗口。该局表示,欢迎市民朋友、从业人员等积极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消费投诉热线、电话、传真、邮寄、现场窗口反映等方式,对学校(含托育机构)食堂及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校外供餐单位等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投诉举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及时受理、依法处置。 作者:蒋夫尔

兰州工商学院举办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尹晓军)近日,由甘肃省数学会和兰州工商学院主办的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在兰州工商学院举办。会议旨在深入探讨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进一步加强大学数学课程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建设的支撑作用,推进甘肃省应用型高校建设。 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中国数学会第十三届副理事长李万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大学数学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在当前“四新”背景下,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浪潮中,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会上,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聚焦于大学数学课程思政融入途径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中大学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等”作主旨报告;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省内各高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理学院的院长及教师们交流研讨,共同为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期待高校携手、师生协同,将研讨成果落地生根,把新理念、新方法融入教学实践,持续塑造高校数学生态,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学人才筑牢根基。”兰州工商学院副校长马润平表示。 作者:尹晓军

天津:美术教研成果惊艳亮相,彰显教育热情与艺术魅力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徐德明)近日,天津市教师书画研究院举办的“艺韵教育,研展风华”美术教研员画展活动在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开幕。展览旨在展示天津中小学美术教研工作的丰富成果,为美术教师与教研员搭建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并通过美术教师的创作视角,展现其专业素养与艺术魅力。 据了解,此次展览共展出了34位教研员创作的77幅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天津中小学美术教研员们的艺术才华,更彰显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每件作品都蕴含着作者在美术教育教研领域对所引领区域美术教师的深远影响与指导。通过展览,可以看到天津美术教育的无限潜力,同时也见证了天津中小学美术教研近20年来教研思路的发展历程。 天津市教科院体美劳教育研究中心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展出的每件作品都反映了教研员对美术教育的深刻洞察及其对教师团队的积极影响。下一步,将借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将组织一系列的研讨交流,让教研员们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艺术创作心得,以此促进美术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作者:徐德明

辽宁:严格规范中小学校电子产品使用管理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玉)为保护学生视力健康,规范中小学校电子产品使用管理,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电子产品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控制使用时长、科学规划设计、提高应用能力、保障应用效果等方面提出要求,严格规范中小学校电子产品使用管理,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通知提出,学校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要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非课件使用时段,要及时将电子产品切换成“休屏”或“黑屏”模式。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采光与照明环境。学生与电子白板间距应达到3米以上或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同时,根据室内室外光照情况,适时调节显示亮度、强度,避免距离、角度、光线等因素对学生视力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要求中小学校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视力发育和认知特点,科学规划学科教学电子产品使用计划。通过集体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找准运用电子产品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合理选择和使用技术资源工具。同时,要保障应用效果。电子产品配备须符合相关标准,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性能适用、价格合理的技术方案,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益。电子课件要规范简洁、重点突出、内容准确,字体字号合适,优先选择画质清晰、色彩柔和、无频闪的电子教学资源。严禁用电子课件代替板书。 强调中小学校电子产品使用要提高应用能力。建立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机制,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此外,还要强化评价管理。要求各级各类教学评价工作,如精品课遴选、优秀课评选、示范课展示等,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评价指标。学校要建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监管评价机制,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优化资源和设备使用方式,切实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最后特别强调,中小学校要本着按需、必要、适宜、创新原则,加强电子产品规范使用。坚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避免过度依赖,加强师生交流互动,为学生留有充分思考时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下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让数字技术更好地为全面育人服务。 作者:刘玉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示范研修活动举行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12月3日-5日,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示范研修活动在浙江大学举行,部属高校及部省合建高校海外留学归国青年教师代表参加。 此次国情教育示范研修活动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浙江大学)承办,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参观实践等沉浸式研学形式,教育引导高校海外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强化使命担当。活动充分结合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优势,开展“红船起航守初心”“教育家精神铸师魂”“家国情怀修师德”“改革创新提师能”“凝心聚力正师风”五个模块课程教学,赴“红船精神”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两山”理论发源地湖州安吉等地进行现场教学。 作者:张欣

清华大学举办第二届全国研究生导学思政论坛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鲁皖龙)近日,清华大学举办第二届全国研究生导学思政论坛。来自44所京内外高校和14家校企联合培养单位的与会人员,以“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深化导学思政实践”为主题,共同探讨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走深走实。 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致欢迎辞。他从梅贻琦老校长的“从游文化”入手,介绍了清华大学113年办学实践中孕育出的导学文化传统。他表示,从“良师益友”评选活动的设立,到首届全国研究生导学思政论坛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导学互动,形成一批优质的导学思政典型案例。《清华大学导学思政行动方案》的发布体现了学校对导学工作再把脉、再审视的决心。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先后进行主题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学生处处长赵昕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坚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层分类精准施策、聚合优质资源,打造“阳光计划”“北辰计划”“舵手计划”等专项计划,培育拥有集体主义观念、知行合一的研究生的工作经验。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孙太怀交流了武汉大学汇聚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研究生朋辈合力推进导学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梁君健介绍了清华大学如何通过深入把握研究生群体特征,因势利导构建清华大学导学思政工作体系。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作第二届全国研究生导学思政论坛主旨报告。他以“导学思政的学理基础”为主题,从“导学思政”的基本内涵与核心任务出发,强调这一理念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从儒家的为“师”到荀子的《论礼篇》,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师的界定,他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根本概念的含义,认为“师”蕴含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而“生”的内涵追求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生观的塑造。只有老师胸怀天下的责任与学生需求的牵引形成双向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导学思政引领力的提升。 据悉,第二届全国研究生导学思政论坛分设5个分论坛,分别围绕导师队伍建设、师生思想互动、导学资源保障、导学思政新形式和导学思政示范案例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作者:董鲁皖龙

天津:大中小学新时代感恩励志人物进校园活动启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12月6日讯(记者 徐德明)今天,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体育局、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为热爱 向光而行”青春励志报告会在天津医科大学举行。本场青春励志报告会拉开了天津大中小学新时代感恩励志人物进校园活动的序幕,旨在进一步深耕生命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以乐观、通达、坚韧的人生态度向光而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天津市生命教育与成长发展中心(天津医科大学)正式揭牌。依托厚重的生命文化资源,天津医科大学联合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第一中学、第七中学等学校成立了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生命教育联盟。 下一步,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生命教育联盟将打通学段壁垒,推进大中小学生命教育一体化建设;汇聚育人合力,凝练天津辨识度,破解生命教育困境;联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同构建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时代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 报告会上,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著名女子柔道运动员佟文,残奥会、世锦赛、亚残运会、全国残运会大满贯残疾人运动员杨博尊,残奥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轮椅运动会冠军冯雅竹,四川汶川地震伤者、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冠军代国宏,天津市大学生自信自强年度人物、天津美术学院学生孙怀念,天津市大学生自信自强年度人物、天津工业大学学生叶聪6位主讲人为大家讲述了关于磨难、勇气、希望和坚守的青春励志故事。 作者:徐德明

坚持需求牵引 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近日,来自全国69所高职院校的领导干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为期45天的进修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加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聚焦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主题,积极开展结构化研讨、学员论坛等活动,共同探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和乘势之举。 产教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对接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对于促进产教融合责无旁贷。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史运涛介绍,学校积极响应“产教融合高质量、办学能力高水平”的要求,通过发挥产教城融合特色,对标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结构及特大城市运行与治理需求,“学校聚焦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部信息研发产业带,精心布局高端智能制造、北斗导航与地理测绘、人工智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大城市建设与安全韧性等专业领域。”史运涛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贤锋分享了学校融入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实践路径,即主动服务江苏先进制造业基地、常州智造名城和新能源之都建设,构建“产教园+工作站”“产业学院+园区基地”“联合体+共同体”的产教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面对数智技术的冲击,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光辉认为,学校可以通过数字赋能和产教协同,建设一系列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校企携手,培育高技能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在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秦桂建看来,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教”和“产”两个关键,既要注重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更应关注产业的演进变化。他介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政行企校,多元互动”的集团化办学鲜明特色的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双主题育人,紧扣汽车产业链特色,始终坚持技术引领、并跑产业,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输送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院校应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校企双方应深度实施订单定向培养,紧盯产业岗位特性与需求,共同研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共同培育教学资源和成果,以及共育教学团队和‘双师’团队,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目标,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纪委书记于新宇说,学校始终把“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 躬耕教坛,厚植教育家精神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郝勇认为,职业院校领导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应当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要以深化教师评价体系改革为重点,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优化,构建让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体系,用实际行动回答好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申剑飞表示,要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与认同,争当教育家精神的积极传播者和勇毅践行者。“当前,媒体融合实践已进入深水区,作为传媒属性鲜明的高职院校要高擎教育家精神旗帜,紧跟时代步伐、紧追时代要求,不断提升新时代创意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申剑飞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报记者 郑翅) 作者:郑翅

首届上海市学生资助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举行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12月5日,首届上海市学生资助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市级决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基础教育、中职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4个组别的28支团队参加决赛,来自全市各学段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教师近400人现场观摩。 据悉,本次大赛采用校级/区级选拔赛、市级复赛、市级决赛三级赛制,在校级/区级选拔赛的过程中,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布了“2024年上海市学生资助工作者职业能力测试”题库,全市近2万名资助工作者(包括学校资助工作分管领导、资助专管员、班主任、辅导员、财务、任课教师)参与了“题库”测试。在校/区选拔赛的基础上共有160支队伍报名参加了11月份的市级复赛,基础教育组6支队伍、中职组7支队伍、本专科组10支队伍、研究生组5支队伍晋级决赛。 决赛分为必答、抢答和路演答辩3个环节。上午的必答题环节中,各参赛队伍通过线上闭卷方式完成答题;下午的抢答题环节中,现场气氛热烈,展现了各参赛队伍的工作风采和对资助政策的熟悉程度。现场路演答辩环节,参赛队伍纷纷展示了各自的资助育人项目设计,评委们对各参赛队伍一一进行了现场提问和答辩。最终,浦东新区希望队、上海市商业学校队、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队、复旦大学队获特等奖,嘉定区嘉懿队等9支队伍获一等奖,闵行区拾梦三冈队等15支队伍获二等奖。 上海市教委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何斌在大赛致辞中指出,学生资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搭建一个资助工作者交流学习的平台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本次资助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赛出了全市资助工作者的风采,也将进一步为发展型资助的内涵建设提供新的工作思路和实践成果。 作者:任朝霞

Popular

spot_img

Popular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