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4, 2025
28.6 C
Hong Kong

石头记:文咏珊与七星岩的前世今生

在岭南秘境七星岩,演员文咏珊身着羽衣薄纱,穿行在湖山奇景与千年诗意之间。时尚与历史、柔情与岩石,在这里交汇,奏响一曲石头的挽歌与颂歌。

山河之书:石头中的中国叙事

中国人从不吝于在石头上倾注情感。从原始工具、礼仪之器,到文人手中的砚台、摩崖上的诗章,石头早已脱离了冷冰的物质形态,成为文化传承中最沉默却最坚固的载体。

中国古典文学的三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皆从“石头”入笔,开启波澜壮阔的叙事。《红楼梦》里,补天遗石化为贾宝玉手中之玉;《西游记》中仙石孕出孙悟空;而《水浒传》则以龙虎山石碑封印魔君。石,成为天意、人事、历史的隐喻。

作为1986版《西游记》的重要取景地,广东肇庆的七星岩不仅以山水奇景著称,更以其丰富的摩崖石刻,铭记着岭南文脉与政治风云的变迁。

七星岩:石头上的历史年轮

七星岩因其七座石灰岩山体如北斗七星而得名,集“山、湖、岩、洞”于一体,镌刻着中国文人千年来的游历与寄托。自唐代起,这里便成为文士雅集、寄情山水之地。

摩崖石刻是七星岩最具文化含量的宝藏之一:从唐代李邕的《端州石室记》,到宋代包拯的清廉政绩,从明清士子的诗章到异域文字的浮现,总计531则石刻如同时光的年轮,书写着岭南从边陲走向中原、再接轨世界的文明轨迹。

而端州出产的端砚亦在这一过程中成为载体,从帝王御用之物到文人案头墨宝,文与石的共振,让这片土地注定不凡。

被贬者的天堂:从边陲到核心

唐代,李邕与李绅先后因政争被贬端州,却在七星岩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转化为笔锋上的永恒。北宋时,赵佶被封“端王”,端州因而政治地位骤升;徽宗即位后,宋文化余韵传至岭南,七星岩石刻随之激增。

包拯在端州三年,不持一砚归,废除贡砚压榨制度,这份清正正气也化作岩壁间无声的铭文。明清时期,岭南已非南蛮荒地,而是文化兴盛、对外开放的前沿之地,石刻数量更是达到了历史高峰,甚至出现了西班牙文等外语内容。

一方石头,万种情志

在紫调为主的端砚家族中,白端石是珍贵的存在。产自七星岩玉屏岩,石质洁白细腻,不发墨,却最适合研朱砂。清代皇帝批奏折的朱砚,便以此制成。

而这洁白的石粉,亦曾是岭南女子脸上的妆容。碎石为粉,敷面生辉,“端州干粉”与“惠州眉笔”齐名,构成了古代岭南女性的日常之美。在这里,石头不仅是文人、帝王的精神寄托,也是百姓生活中的实用器物。

从顽石到通灵:石头的终极隐喻

《红楼梦》的故事从补天遗石开始,也以“顽石归天”结束,石即人生,石即世界。七星岩的石刻记录着权力与理想、挫折与安放、信仰与融合,从摩崖到端砚,从墨香到朱批,从奏折到妆粉,石头将天与地、古与今、人与神串联成诗。

在这片石之地,文咏珊化身古典女神,游走于山水与历史之间。她身着羽毛胸衣与刺绣长裙,驻足石刻之间,仿佛倾听着千年风语。时尚的现代表达,与古代的诗意凝固,在这里交汇成一个温柔而壮阔的“石头记”。

出镜:文咏珊

摄影:章超

文化顾问/撰文:苏荣坤

造型:Lindsay

地点支持:肇庆星湖旅游景区七星岩

(完)

Hot this week

Mountain echoes: Atelier Alter’s Sunner Museum blends architecture with the Wuyi landscape

Tucked into the foothills of China’s Wuyi Mountains, the...

Everyday wonders: Five Taiwanese designers elevate the ordinary into collectible art

At this year's 3 Days of Design in Copenhagen,...

Quinta Brunson considers the future of Abbott Elementary as cast eyes new opportunities

As Abbott Elementary heads into its fifth season, creator...

Tekαkαpimək Contact Station: Saunders Architecture honors Indigenous culture atop Maine’s Lookout Mountain

On a remote mountaintop in northern Maine, Saunders Architecture...

Topics

spot_img

Related Articles

Popular Categories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