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4, 2025
28.6 C
Hong Kong

Tag: 先锋时尚150年

拿捏潮流150年,她的长红秘籍是什么?

从一顶羽毛帽到一件未来感太空衣,从比基尼到锥形胸衣,《Harper’s BAZAAR》如何在150年的时尚浪潮中始终占据先锋位置?在视觉与审美、文化与社会的交织中,这本杂志所书写的不只是时尚史,更是人类对“美”不懈追求的宣言。 从一件礼服到一种观念:时尚造型的诞生 19世纪末,随着高级时装屋的兴起,服装不再只是遮蔽物,而成为一种表达的语言。被誉为“高级定制之父”的Charles Frederick Worth率先提出“整体造型”理念,将羽毛帽、阳伞与蓬裙系统组合,奠定现代时尚造型雏形。 而1867年,《Harper’s BAZAAR》在纽约诞生时,正值美国战后重建期,创刊主编Mary Louise Booth以时装插画、生活指南与文学专栏融合一体,将“优雅的女性生活”传播到千家万户。杂志不仅报道巴黎最新潮流,也参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在《BAZAAR》中第一次看见了“自由地成为自己”的可能。 视觉革命的引领者:从新风貌到新女性 进入20世纪,时尚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Carmel Snow接掌BAZAAR后,以犀利直觉识别未来潮流。1947年,她率先将Dior的“New Look”概念命名并推上全球舞台,让束腰礼服成为战后女性自我主权的华丽宣告。 随后,Diana Vreeland以“编辑即造型师”的理念,将时尚推入一个更开放、解放的境地。她让模特脱去拘谨仪态,在阳光下、在泳池边、在生活本身中,自由地表达身体与风格。当她首次在杂志中刊登比基尼大片时,便在视觉上打破了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也埋下了身体自主权的种子。 时尚就是态度:对抗单一美学的优雅反击 如果说20世纪中叶是造型大师的时代,那么60年代以降,则是先锋思想爆发的年代。Yves Saint Laurent的“吸烟装”首次以西装构建女性力量形象,而BAZAAR大胆以8页专文呈现西装雪茄女郎形象,对抗性别刻板印象。迷你裙、金属外套、透视风衣、网眼袜……这些曾被视为“挑战道德”的单品,都因BAZAAR的镜头而成为潮流象征。 90年代,Madonna身穿Jean-Paul Gaultier设计的锥形胸衣登上BAZAAR封面,演绎了一场关于“内衣外穿”的身体革命。这不仅是流行风格的转向,更是对女性力量之美的赞歌。 美没有边界:打破种族壁垒的封面革命 BAZAAR对“美”的定义从未设限。1959年,混血模特China Machado登上BAZAAR,成为首位非白人封面女郎。1965年,黑人超模Donyale Luna亮相英国版BAZAAR,开启模特多元化进程。到了90年代,Naomi Campbell等超模代表“有色时代”的来临,一张张跨越肤色的封面,是时尚界对旧日歧视的无声回击。 直到今天,BAZAAR仍在延续这场“种族和解”。五位不同肤色女孩在英国庄园中跳绳、奔跑的画面,构成了一幅最自然、纯粹的和谐景象:美,从不止一种色调。 当东方遇上巴黎:中国叙事的新篇章 2001年,《时尚芭莎》中文版正式创刊,成为中国时尚表达的重要平台。从巩俐演绎Dior“蝴蝶夫人”,到李冰冰的红唇黑发造型登上全球最佳封面,《时尚芭莎》以东方视角重构国际时尚语言。 2011年章子怡那张由李东田操刀的冷艳封面,至今仍被认为是亚洲时尚摄影巅峰之一。而2024年9月刊中,我们又见证了一个新的融合时代:非洲鼓点与敦煌飞天的缠绵共舞,巴黎高级定制的线条在亚洲身姿上被重新解读。 每一页都是宣言:BAZAAR的长红密码 150年,32000页纸,2000多场视觉实验,《Harper’s BAZAAR》不仅是一本文献,更是时代美学的活体史册。当我们翻开最新一期杂志,仍能听见1867年那个纽约秋日的回声:“美,是永不妥协的自由。” 从羽毛帽到比基尼,从香槟胸衣到中国红唇,《Harper’s BAZAAR》始终在用最前沿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本质的命题——人类对美的渴望,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