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公益画展
与“房东的猫”,共创无数个春天
在春天的胡同里,有猫轻轻跃起,也有童画悄然盛放。2025年春,由“房东的猫”参与的“致美计划”公益快闪画展,为北京白塔寺街区注入了一道名为“童心”的艺术光芒。这不只是一次展览,更是一场关于成长、关于回响、关于无数个未来春天的温柔宣言。
春日胡同,开出孩子的想象
4月的白塔寺,被一群山野孩子的画作点亮了。由芭莎公益、腾讯基金会携手音乐组合“房东的猫”共同发起的“春日来电 童绘心声”公益快闪活动,像一次悄然萌发的春日播种,在这片历史老街中留下斑斓轨迹。
此次活动以“致美计划”为起点,连接起20所乡村学校的儿童美育梦想。从偏远山村的画纸,到城市胡同的橱窗,一幅幅童趣画作不仅穿越了地理,也穿越了年龄与心灵的界限。
胡同变成了画廊,砖墙成为画布,童画与艺术家共创的窗贴作品,如同春风中盛开的野花,天然、奔放、不拘一格。而这一切背后,“房东的猫”正在用她们的方式,与孩子们一起写一首属于春天的诗。
童心入画,音乐也能种下花
作为此次活动的特别公益伙伴,“房东的猫”成员佩岭与小黑不仅来到画展现场,更与艺术家及小朋友们进行互动创作。她们惊喜地发现,在画纸上跃起的一只“快乐的小猫”,让整个空间都溢满了童真和治愈的力量。
“艺术是孩子最直接的语言,没有框架也没有套路。”佩岭说。相比成人复杂的表达系统,孩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当下,坦率又有勇气。正是这些“无意中的天真”,让她们在音乐之外,找到了另一种与世界共情的方式。
站在公益画展现场,两位音乐人还不约而同地提到“种子”这个意象:美育本不是即刻见效的工程,而是一场长情的陪伴。就像他们的音乐,从小小的舞台唱到第500场演出,从校园民谣到公益展览,也在不断延展出温柔又坚定的影响力。
艺术家们,也在孩子身上“重返童年”
这场艺术共创中,不只是孩子在成长,参与的艺术家也在“回春”。艺术家曹云看着孩子用树枝画下的线条,不禁想起儿时在泥地上留下的痕迹:“那时候我相信那是马尾的痕迹,也是对远方世界最纯真的幻想。”
艺术家陈欣将传统山水的意象,与孩子画中的田野和天空拼图交织,创造出一种属于乡村童年的“在地美学”。他的作品《万物》此次也出现在白塔寺的琉璃窗棂上,与童画融为一体,共鸣出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振。
而高孝午则在“城市梦想”与“再生·鹿”等作品中,尝试用轻盈笔触讲述社会关怀。他在孩子的作品中重新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童画是生活中真实的浪漫,提醒我们保持温柔。”
一公里艺术散步,走进“致美”理想国
策展人2046将这场画展定义为一段“行走的艺术体验”。她精心设计出1公里的胡同walk路线,将大人与孩子的创作以最日常的方式呈现在街角橱窗、咖啡馆门口、露台边缘。
“与其把艺术关在展厅,不如让它走入生活。”她回忆起布展那天,胡同里满是忙碌而有序的身影,游客、商家、艺术家、工作人员,都在为一个共同目标默契协作:“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公益最动人的模样——静水流深,却能汇成海。”
走进这些店铺,参与者手持公益手册完成集章任务,就能解锁画作衍生的帆布包、明信片、歌词卡片等义卖礼品。这些看似小巧的物件,其实装载了来自大山深处童心的一次次问候。
一片森林,从音乐和画作里悄然生长
活动的尾声,小黑和佩岭站在露台上,手中拿着印有《秋酿》歌词的卡片,眼前是被夕阳染红的白塔剪影,耳边依旧回响着孩子们的笑声。
“这些种子,未必此刻开花,但它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春天绽放。”小黑轻声说。这场画展,不只是一次快闪活动,而是为那些在边远山村长大的孩子,也为仍相信纯真与善意的大人们,埋下了一片春天的森林。森林里,有画里的猫、有歌里的风,也有那些愿意为爱出发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