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她经济
《黑神话:悟空》不止是一款游戏,更是一场关于“男性经济学”的消费革新
当“她经济”逐渐趋缓,“他经济”正悄然崛起。《黑神话:悟空》不仅是一款国产3A游戏的里程碑之作,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在消费行为转型期里,男性群体的集体觉醒。
从游戏出圈到现象级传播,一场全社会的文化共振
在互联网语境中,“游戏出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但能像《黑神话:悟空》这样引发全民热潮的现象,确属首次。还未正式上线前,联名瑞幸咖啡推出的3D限定海报便出现“秒售罄”与“系统崩溃”的盛况,甚至引来官方紧急“追单”,才勉强满足汹涌而来的用户需求。
游戏还未上线,各大品牌与内容平台便迅速“蹭热度”,明星试玩、直播翻车、社交媒体封贴等层出不穷的事件,全面证明了《黑神话:悟空》已经不是一款普通游戏,而是一场波及全社会的文化共振。一些原本对3A游戏不甚了解的女性用户,也开始关注、甚至组团尝试游戏体验,在网吧里“追一次风”。
游戏成为社交货币,成为身份认同的新语言。而男性消费群体,则成为这场文化营销的绝对主力军。
男性经济学浮出水面,消费逻辑与“她经济”截然不同
过去十多年,“她经济”被认为是品牌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从电商、快消到内容消费,女性用户的选择几乎决定了一条产品的生死线。然而,当社会议题频频围绕两性关系展开、经济结构经历重构,“她经济”也开始触碰天花板,“他经济”则悄然成为新的支点。
在《黑神话:悟空》相关周边火爆的背后,瑞幸CGO杨飞的一句感慨点破了行业心声:“男性购买力今早颠覆了团队认知。”事实上,早在2018年淘宝就曾发布《中国男性消费报告》,指出男性消费力的上升趋势,但彼时声量有限,并未形成足够冲击。直至2023年“双十一”,当“少女 > 儿童 > 少妇 > 老人 > 狗 > 男人”的旧消费金字塔结构开始动摇,“男性经济学”才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关注。
相比女性消费者在购物中更注重情绪价值、品牌故事与氛围营造,男性消费者往往更看重实用性、性能与效率。他们忠于品牌,出手果断,更容易在确定了某个认知后迅速做出购买决策。《黑神话:悟空》所具备的IP熟悉度、3A品质感与实机体验满足,正好与“男性经济学”的三大特征高度契合。
消费心态剧变,从“为谁而买”转向“为自己而活”
《黑神话:悟空》的走红,不仅是一次男性群体的消费胜利,更代表着一场消费文化的结构性转变。在“她经济”主导时代,购买行为很大程度上绑定于社交、关系与情绪价值;而“他经济”的爆发,则更多体现为自我认同与个人满足的回归。
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在中国市场。在日本畅销书《第4消费时代》中,作者三浦展总结了当代消费者行为从“关系型”走向“个体型”的五大特征,包括从利己到利他、从私有到共享、从品牌崇拜到极简生活、从集中到分散、从物质满足到人际价值。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消费不仅关乎“买什么”,更关乎“我是怎样的人”的时代。
这也是为何,《黑神话:悟空》的爆发,几乎成了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在失去短期回报与稳定环境的当下,人们通过一款好游戏、一段沉浸式体验,来重构安全感、秩序感与控制感。这种趋势在接下来的消费决策中只会越来越显著——不为标签买单,只为兴趣付费。
从“短期狂欢”走向“长期共鸣”,市场正在重新洗牌
许多人把“男性经济学”的崛起视为一个流量风口,但从更长远的视角看,它可能是一种更成熟的市场回归。当消费者不再为符号买单,而是为自我需求而消费,品牌所要提供的也不再是“故事”,而是“真实解决方案”。
或许未来的消费不再依赖场景式、话题式的引爆逻辑,而是依赖产品自身在一个小而美圈层中慢慢发酵,形成稳定忠实的用户社群。《黑神话:悟空》无意间提供了这样一个样本,它用极致内容唤醒了“沉默用户”,也让市场看到,什么才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价值。毕竟,一款高品质游戏,能够让一群本就不爱表达的消费者愿意为之发声、掏钱、排队、安利,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