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用艺术点亮梦想
儿童节特辑 | 一场心意炙热的“童愿接力”
在“六一”儿童节这个属于孩子们的温馨节日里,时尚芭莎联合“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与“致美计划”,发起了一场充满爱意的“童愿接力”活动。一个个用稚嫩笔触写下的愿望,从乡村教室中出发,被传递至更远的地方。我们倾听、守护、回应,用实际行动接住孩子们的真诚心愿,也点亮了他们心中一颗颗等待绽放的梦想之花。
小小心愿,是童年最炽热的告白
“哇,老师,我真的可以许愿吗?”一张张彩色的心愿卡,整齐摆放在芭莎美育教室的课桌上,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起卡片,像是在呵护一颗即将破土而出的种子。虽然没有魔法棒、会说话的动物,也没有神奇糖果罐,但当他们郑重其事地落笔那一刻,平凡的一天就悄然变得不再寻常。
守秘小朋友的愿望简单却温暖:“我想要一本美食菜谱。”她希望像姐姐一样,为辛苦工作的爸妈做饭,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围绕饭菜展开一天的交流,这就是她心中的幸福模样。珍珍则给自己的心愿卡插上了翅膀。她喜欢画画,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水彩笔。她说,如果拥有一盒彩色笔,她就能在家里继续画,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卡通世界。欣欣的愿望则更贴近内心的安全感——她希望能有一个软绵绵的毛绒娃娃陪伴自己入睡,这样即使半夜被雷声惊醒,也不会再害怕。
这些愿望小而朴实,却装着一个个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用色彩描绘梦想的边界
孩子们的愿望不仅写在纸上,也跃然于他们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之中。在明安图镇正镶白旗第二小学的《家乡的夏天》中,王佳琦描绘了自己最爱的夏日周末时光——与小伙伴们去湖边放风筝、喂白鹅、在草地上发呆说笑。尽管她总觉得欢乐时光转瞬即逝,但画面中流动的童趣与纯净,却像夏日阳光般灿烂永恒。
来自宜昌渔峡口镇枝柘坪小学的张菀瑜,则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晚霞中的橘子树染上金红光辉,妈妈在院中收拾花草,蝉鸣温柔而缓慢,菀瑜与妈妈轻声细语地分享一天的趣事。她不急着去理解大人口中的“时光飞逝”,只想把这些属于她和妈妈的片刻幸福珍藏在心里。
幸福,从不宏大。在孩子们眼中,幸福是风铃响起的瞬间,是院子里小花绽放的模样,是蝴蝶落在肩上的温柔,是一个人一颗心静静感知世界的力量。
艺术的土壤,孕育着希望的种子
孩子们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又在芭莎美育课堂中被精心引导与培育。老师们分享道:“很多孩子不会直接表达他们喜欢什么,但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创作中充满了对幸福的理解与再现。”
比如欧阳涵曦的《夏日的美好》,画中糖果、泡泡、笑脸构建出一个欢乐童年的缩影。孩子们用想象力拼贴现实,将一切美好装进小小画框。通过风车、风铃等美育手工活动,他们学会表达情感、定制自己的小世界,而这一切正是他们逐步建立自我认知和审美判断的过程。
在“课后一小时”美育教室里,从学习到创作,从创作到展示,艺术与爱流动其间,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份温柔的回应:你被看见、被倾听、被珍惜。而每一双来自远方的大手,也在悄悄为他们送上祝福和陪伴。
愿纯粹的心意,总能被听见
一场“童愿接力”,串联起一颗颗纯净童心,也唤起了更多人对于乡村孩子教育、成长和梦想的关注。这不仅仅是一份节日的惊喜,更是一份关于倾听与回应、理解与共情的长期陪伴。
当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梦想,用文字记录希望,他们正在用最本真的方式告诉我们:幸福可以很简单,梦想值得守护。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接住这份心意,回应这份信任。 愿那些纯粹、炙热、澄澈的愿望,永远不会被遗忘;愿更多人加入这场接力,把爱心和梦想传递得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