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4, 2025
28.6 C
Hong Kong

Tag: 群像戏

谭松韵与刘学义“番位之争”背后:大女主还是群像戏?

一部古装剧《兰香如故》,却演绎出一场真实的番位风波。从谭松韵官宣女一、刘学义退为“男二”,到粉丝争锋与剧本定位反转,这场纷争已经远不止戏里戏外,而成为当代影视工业链条中,无法忽视的“番位症候群”。 剧本改群像?争议埋下导火索 《兰香如故》最初定位清晰,谭松韵为女主,刘学义为男二,这一点在最早的剧宣和物料中均有呈现。然而随着剧本的多轮修改,片方逐渐将剧情由传统的大女主架构调整为更为均衡的群像结构,意图拓展受众群体与叙事层次。看似合理的编排,却也无形中模糊了“谁是一番”的核心命题。 在内娱语境中,番位不仅代表出场顺序或重要性,更是一种行业地位与资源倾斜的象征。一旦“群像”成为挡箭牌,不仅削弱了主角光环,也让双方粉丝陷入理解分歧的混战。刘学义一方认为其“退让一番”实属体面,谭松韵阵营则质疑这不过是话术包装。 粉丝争锋,现实比剧本更精彩 随着播出临近,社交平台上关于“谁是一番”的讨论愈演愈烈。刘学义粉丝多次强调他才是此剧的真正男主,并称其流量与演技已经足以“扛剧”;而谭松韵的粉丝则列举她过去合作的演员名单,认为她从未缺过优秀男主搭档,此次更不可能因对方的“退让”才得女主之位。 这场争议,虽然看似源于艺人双方,但实则是一场由“粉圈文化”驱动的象征战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艺人资源的分配越来越依赖粉丝团体的舆论力量与话题主导权,番位的争议于是成为品牌营销的延长线,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舆论爆点。 番位之争,是行业机制的问题? 当“番位”不再只是剧务团队内部的排位协商,而成为粉丝和媒体广泛关注的对象,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现代影视行业的内卷现实。在一部剧还未播出之前,观众对人物层级的讨论反超对剧情内容的期待,本身就是对内容为王逻辑的反讽。 无论最终《兰香如故》呈现何种形式,这场由番位引发的风波早已超越剧本和演出本身。它不止是一场宣传热度的博弈,更是一面照见演员话语权、粉丝文化和影视工业交织拉锯的镜子。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或许更关心的,仍然是剧情是否精彩,角色是否动人。 在这个“作品未播,番位先行”的时代,演员与粉丝、剧方与观众之间的张力与互动,早已成为一部作品之外,无法忽略的“第二叙事”。